碎碎念之考研介绍及经验分享
写在最前
本文主要是分享一下个人的考研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也可以给一些想要了解考研的人对整个流程有一定的了解。篇幅较长(比较啰嗦)
主要内容可见导图,行文顺序主要以时间推进为主。
一句话总结版:花钱找直系学长/学姐咨询,省时省力省心。信息差可能会直接让一年的努力白费
初试前 - 复习
-
复习科目
这会与报考的学校/专业有关。具体的考试科目/参考书可见目标院校的招生目录/初试考纲中。
以下部分请谨慎参考
-
政治
个人不建议在这一门上花太过多的心思,因为政治备考这门课比较玄学,付出与收获极其容易不成正比。具体还是要报考院校大部分学生的水平来决定备考花费的时间。一般来说985大学较好的专业政治可能需要考到75左右甚至以上才不会拉后腿,211的学校可能大概需要65以上,一般的学校/不是很好的专业可能55都够用了。
另外政治有个比较好的参考指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客观题和选择题的分数是差不多的。高分水平的需要客观题更高(如80分 = 43选择+37主观),低分水平的则相对更依靠主观题(如50分 = 24选择+26客观)。
复习方面个人推荐徐涛的课程 + 肖秀荣的1000题。冲刺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如学有余力可以徐涛/腿姐/肖秀荣的都看看。腿姐的技巧课和徐涛的考前带背都是很不错的。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
实在没有时间也要过完肖4/8的选择题和肖4的主观题。背主观题答案不单单是可能会压中,更多的是让你在考场有话可写。大部分考生在平时复习都是没有练习主观题的,不背几套答案考场上一紧张容易什么都写不出来。
另外强烈建议考前有时间实际默写一遍答案试一下时间。一些同学(特别是政治本身就不太好的)不要抱着就五道大题三个小时怎么都写得完的天真想法,实际如果掌握的不太牢写的不太快的话有极大概率会写不出来/写不完。
-
数学
课程方面其实比较火的老师都还算可以,更多看个人喜好,听得进去才是最重要的。个人会比较推荐武忠祥和李永乐的课程。首先武忠祥的普通话十分舒服(拉踩汤家凤),另外他讲的相对细致,基础比较差的同学也能听得进去。李永乐的线性代数就不用多说了,
介意口音的可以开倍速前期教材推荐买和课程老师相配套的书籍。市面上主流老师的配套习题集量都是很足的,好好练习吃透才是关键。后期冲刺李林的4/6都是比较推荐的,题型相对不是那么怪,做起来比较舒服。难度也相对适中。张宇的八套过关版个人不太推荐,与他配套习题集重复率有点太高,高分版可以看看,有一些题目比较新颖,拓宽一下自己的思路也是挺好的。合工大的也还不错,学有余力的同学推荐看看。
另外建议各位目标不算太高的(120以下的)选填的训练一定要重视。选填题稳的住只错1~2个的话总分就不可能低的到哪里去。大题相对来说可能出法怪一些考生水平不是那么高的就做不出来,但是选填题对于绝大部分考生来说错都是计算出错,属于不该丢掉的分数。
再次安利一下武忠祥的每日一题 -
英语
单词方面个人只推荐App/单词书背,实在基础差的可以适当的过一下词汇课(但不要花太长的时间)。课程方面推荐唐迟/宋逸轩/王江涛的。王江涛主张是“大力出奇迹”,多背才能写好作文,需要速成的同学就避开吧。
-
专业课
如果专业课是学校自主命题请务必搞到往年真题。红果研的资料一般还算靠得住,如果实在没有途径搞到更靠谱的不失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往年真题为什么这么重要主要是因为
- 由目标院校独立命制,变化相对不大,甚至会出现大量原题
- 即使没有原题,出题思路/知识点的考察也相对类似
- 提前熟悉题型
最好的情况是找到一个直系的学长学姐进行付费咨询,能有一手的复习资料/建议,可以帮你少走很多弯路。切勿头铁
-
-
复习进度/计划
这个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每个人的备考院校/备考难度/自身水平/备考时间不一样,所以计划本身就会天差地别。比如一些同学专业课/数学都学的很好,可能他就不怎么需要复习,一两个月也非常充足。对于一些基础很差的同学,可能需要大半年时间才能复习个七七八八。
当然整体上来说,对于九月份开始复习的来说,一轮的复习(指专业课已经过了一遍,政治/英语进度可以稍微放缓)再晚也要在十一月前完成,到十二月之前可以再过一遍强化,十二月份因为临考/毕设/实习等因素,专业课/数学有大的进步已经是比较难的了,主要重心会放在维持状态/政治主观题的背诵。早复习的同学可以适当的调整自己的复习计划。
预报名 / 正式报名 / 选择目标院校
-
预报名
预报名与正式报名其实没有什么区别,主要是做一个考试的报名,需要在这里明确报考院校/专业/科目。时间大概是接近整个9月份。
预报名的好处主要在于可以提前锁定相对好的考点。如应届生就能在本校/临近的考点进行考试,环境更熟悉,考试会更加从容。
-
正式报名
正式报名起到的作用与预报名一致,时间大概在预报名结束的下一个月的大部分时间。预报名完了的同学在正式报名时也可以再做一些检查,以免千古恨。
-
目标专业 / 院校选择
报考院校和考生的水平是密切相关的,也需要谨慎报考。因为与高考不同,考研需要选择好目标院校/专业甚至是导师,一旦一志愿落榜就要面临调剂。麻烦程度直线上升。
不同学校之间的难度其实没有办法直接对比,因为很多专业考的科目有1 ~ 2门的是由报考院校进行命制/改卷,所以弹性是比较大的。还有往往在旱区(好学校扎堆的地区,如北京)的统考科目改卷会更加严格(政治、英语),比水区两门加起来夸张的可能能相差10分之多。
比较好的衡量标准是数学(对于理工科),对于不那么热门的理工科专业来说,一般211的学校要求大概会来到100分的样子,热门专业如计算机等可能会来到110~120,当然更好的学校会更高。
当然还有一种对比方法就是复试比/报录比。报录比高说明这个学校相对会热门,报考的人数多。复试比高则说明复试分数线对于报考难度的参考意义不大且复试竞争会非常激烈,如1:5的复试比,可能复试分数线只划了340,实际录取的人数最低来到370甚至380。一般来说一志愿复试比高于1:2的已经算是难度较大的学校了。
另外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本专业最好的学校往往不是最难考的大部分同学都会选择本专业考研,目标院校个人推荐往本科院校好半个档次/一个档次的学校报。如本科院校的所读专业学科评级是B,那么可以考虑报一个B+/A-的学校。
不推荐跨级别太多的原因很简单
- 与本科院校相差较多的学校可能出身会有一定的歧视
- 难度大,容易崩。即使进复试也容易成为炮灰
- 好的学校一般专业课难度大,一旦失败调剂分数上可能不占优势
当然还需要避开一些如特别歧视本科出身不好的学校/专业课压分的学校,这点需要自行确认,网上有非常多相关的信息。
对于跨考其他专业的同学来说,首先佩服你的勇气。个人会比较推荐平级/降半档的学校。一般跨专业在复试过程中会相对吃亏(因为没上过本专业的课),所以请务必在初试时有一个比较好的分数(低分飘过复试线的话大概率=调剂),报更高档次的学校容易以不接受跨考的理由直接/间接劝退。
现场 / 网上确认
这个确认主要是上传相片/身份证一类的信息与考点确认,一般时间会在11月上旬。请不要忘记在现场确认的时间段确认即可。上传的资料都是比较常规的,不需要提前准备材料。
国家统一笔试
-
考前准备
大约会在考前一个月~半个月的时间点研招网会开放准考证的下载/考点查询。如果是非本校考的同学是需要准备预定出行车票(可能不需要)和酒店的。
-
酒店预订
能早预定不要晚预定(当然是没办法省钱的),早预定的选择会更多。个人会比较推荐选择相对好一点的酒店(隔音会相对好)。入睡相对困难的同学可以适当准备隔音耳塞等产品帮助睡眠,良好的睡眠可以让你如虎添翼。
另外有条件的话提前踩点酒店附近的超市/餐饮,不太建议选择外卖。到餐时间不确定这一点就足以枪毙掉这个选项了。想象一下中午十一点半考完出考场点外卖想吃完休息一会儿结果十二点半才到然后被迫吃了一顿冷饭的场景就十分可怕,会打乱你整个的时间规划。
出分 / 分数线
公布时间是:考生分数 - 国家线 - 院校线。一般来说国家线变动不会特别明显(当然不排除2022这种考生人数大幅上升导致国家线大幅上涨的情况)。大多数年份来说,比往年国家线高10分一般是稳过国家线的。院校线这个很难预测。国家线涨的话院校线一般也会涨甚至涨的更厉害。热门专业的竞争已经越发激烈了,每年上涨20多分已成现实。
另外随着竞争的加剧,过国家线的意义已经越来越小了。本身国家线划分就带有一定的淘汰比,一志愿学校如果只是在国家线边缘就要的可能还好,一旦要求高点就容易被迫进入调剂且大概率会变成炮灰。
复试
首先恭喜进入复试。当然进入复试也不意味着就拟录取。随着考研人数的不断增加,复试的重要性也是越来越大,对于高分的同学来说,复试成绩好更有机会拿到入学奖学金(如果有),也更好的选择导师。对于擦线入围的同学来说,复试逆袭也并非不可能。
复试考核的内容各大院校均不相同,所以详情请参考院校每年发放的复试办法通知和咨询往届的学生。网上售卖的复试资料个人认为谨慎购买(靠谱程度远不如找一个直系的学生),智商税的概率极大。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
英语
不同专业之间要求差别非常大。部分理工科院校取消掉了英语口语对话而转为了文献翻译,但大部分院校还是要求的,如几分钟的自我介绍/一些问答。所以参考往年的复试说明进行准备。
-
综合素养
业余生活丰富/有较多科研经历的同学在此处可能需要着重发力。但切勿过分夸大,否则就是挖坑给自己跳,很容易暴毙。
-
专业课
这部分是占比最重也是大部分人应该着重花心思去准备的。问题一般来说不会特别难/特别难,现在大部分学校转成线上复试后问题因为题型限制以基础题为主,可以按照本科课程上的期末考试类似的复习方法。简单题好好发挥,难题尽量说上一些,大概率是没问题的。
当然潜规则在复试里面体现的更加明显,出身较好的同学一般能有一些隐形的加成。相比之下本科学校并不是那么出色的同学可能需要更高的初试/更优秀的复试表现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另外不用太过担心回答不上来的情况。一方面老师不是为难你,会想办法测试出你的水平,那势必就会有一部分的题目是回答不上来的;另外一方面你是学生入学测试,如果全回就可以不用来了。良好的谈吐和礼节、冷静沉着的临场反应会是成功的好助力。
调剂 (此部分请谨慎参考)
首先需要明确,近两年政策的变化倾向明显是倾向于让一志愿复试落榜的同学有更好的去处(具体体现在调剂系统开放日期比大部分较好的院校的复试时间要更晚)。这就意味着
- 高分/好一志愿院校复试落榜的同学有更多更好的调剂选择
- 低分/不过院校线的同学会面临更加激烈的调剂复试竞争
所以这对考生来说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取决于水平的高低。对于冲刺名校的同学来说应该算是利好,就算调剂也会更加从容。当然对于那些擦国家线不能进复试的同学就比较惨了,
调剂主要分为两部分,调剂开启前/后。
-
调剂系统开启前
调剂系统开启前/复试结束前后,许多院校会提前出预调剂通知,上面会明确今年的缺额,可以提前了解哪些学校可以接受调剂,提前咨询。
同时也需要提前了解调剂院校是否存在复试比奇高/复试时间晚等问题,这个可以参考往年的数据,或者咨询往年上岸的学长学姐。
复试比奇高的院校刷人会特别狠,摆明就是等优质生源,建议衡量自身水平,这种院校就算进复试也大概率是气氛组,同时会锁定一个志愿位,不建议尝试。
复试时间晚/发录取时间晚就是院校广撒网,等着好苗子上钩。这种院校也不太推荐,风险较大。复试时间晚意味着你需要锁定这个志愿的时间比较长,发录取时间晚就会陷入到底选择哪个院校的抉择当中,都是十分痛苦的。
-
调剂系统开启后
调剂系统开启后填写志愿等待院校发放复试通知即可。如果在调剂系统开启前已经做好了充足的情报收集,那直接填报志愿即可。
如果之前没有情报可收集/没有收集到院校信息。那可以在调剂系统开启后查询到各个院校缺额情况,这个时候填志愿可以选择每隔12个小时填一个,缩短更换所需要的时间。
另外填报完志愿后,请务必与目标院校保持沟通,明确何时复试/发送拟录取通知。一般拟录取通知确认时间很短,不要错过了
Last modified on 2022-03-30